1.背景
雨刷是汽车上的重要部件,它的作用是清除掉挡风玻璃上遮挡视线的雨雪或者尘土,雨刷是汽车上不起眼的部件,但它却是不可或缺的,在雨雪天里它不停的摇摆,保障了行车安全。
拟根据雨刷器几何模型、材料属性、接哦古参数与运动过程,模拟雨刷器在工作过程中应力、接触压力分布,同时对雨刮器橡胶条翻转过程进行仿真研究。
2.技术路线
2.1 模型等效
雨刷器橡胶条在运动过程中在长度方向运动规律一致,成圆周运动,橡胶条为超弹性材料,分析过程涉及材料非线性、接触非线性与大变形,采用3D模型分析计算规模较大,且本文分析主要关注内容为橡胶条翻转过程姿态、接触压力与应力变化过程,因此针对橡胶条,本文分析采用2D平面应变模型进行计算,将圆周运动等效为平动运动,从理论上分析橡胶条的运动状态。
展开剩余90%2.1仿真实施过程
根据项目的特点,本文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分析,研究的重点是运动过程橡胶条姿态的变化,因此采用瞬态动力学分析模块进行仿真分析,橡胶条材料根据试验数据,利用Polynomial 3rd Order超弹性材料本构进行拟合得到,橡胶条与玻璃之间采用摩擦接触,摩擦系数取0.6(摩擦系数对翻转过程影响较大,需要定义准确的摩擦系数),橡胶条表面在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自接触现象,在仿真分析时进行自接触定义。在分析设置时,通过合理的载荷步设置,进行超弹性材料接触非线性计算。
2.2关键技术点
超弹性材料、接触非线性、大变形、自接触、瞬态动力学
3.仿真分析
3.1 材料定义
橡胶条为超弹性材料,根据实验数据通过Polynomial 3rd Order进行数据拟合得到材料属性参数,试验数据与拟合后参数如下:
3.2 分析类型
设置分析类型为2D Plane Strain分析。
3.3 网格划分
网格划分采用自由网格划分方法,网格基准尺寸为0.2mm,采用线性单元,网格示意图如图所示。
3.4 接触定义
橡胶条与玻璃之间采用摩擦接触,摩擦系数取0.6,如图所示。
橡胶条自接触定义时,将接触面和目标面选择成一致的,即,接触面与目标面是相同的面。
3.4 分析设置
本文分析共分为4个载荷步实现橡胶条翻转过程,各载荷步的作用如下:
载荷步一:实现橡胶条预压;
载荷步二:实现橡胶条加速;
载荷步三:实现橡胶条减速;
载荷步四:实现橡胶条反向运动及停止。
3.5 边界条件
橡胶条竖直方向的移动通过位移边界进行定义,在各载荷步位移边界定义过程如下所示。
橡胶条的运动过程通过速度边界进行定义,定义过程如下所示。
本次分析重点研究橡胶条翻转过程,玻璃不是关注的重点内容,本文分析对玻璃进行固定约束。
4.仿真结果
4.1 变形
提取不同时刻橡胶条的变形结果,观察在翻转过程中姿态的变化过程,如下。
4.2 应力
提取不同时刻橡胶条的应力结果,观察在翻转过程中应力的变化过程,如下。
4.3 接触压力
提取不同时刻接触压力结果,观察在翻转过程中应力的变化过程,如下。
5.总结与展望
本文通过2D分析,从整体技术手段上实现了橡胶条在工作过程的反转过程,得到翻转姿态、应力与接触压力等数据,采用当前的计算方法可快速的得到初步的计算结果,对技术路线的确定、计算参数的标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。
另外,本文采用用的2D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理想化等都较高,实际产品为3D结构,且玻璃为曲面形式,严格上来说在橡胶条长度方向各部分的接触压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,因此,在实际项目计算时,应采用3D模型进行建模计算,可得到更符合实际的计算结果。
发布于:陕西省亿米网,富敦配资,悦来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