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块钱,能掀起多大风浪?
在大连的街头,一个韩国退休厅长和司机嗓门蹿上去,就卡在这俩数字上。
18在中文里是车费,落到他耳朵里,像极了韩语里的脏话。
现场一度火药味拉满,结果一解释,全笑场。
跨文化的误会,来得快,散得也快。
说回这趟行程。
人叫秀吉,油管上有二十六万粉丝,曾是韩国江原道教育厅的厅长。
首尔飞大连,一个多小时就落地,飞机上只发了三明治。
爱人吃得香,他在旁边憋着劲儿:夜市才是主战场。
展开剩余79%下机问路,机场小姐姐韩语流利,说自己留过学,沟通那叫一个顺溜。
打上网约车,市区一路干净透亮,进了酒店更有意思,房间里配投影仪,节目随便看,他乐得直拍视频。
第一站先去鸽子多的广场,地上几乎看不见鸽粪,清洁工来回巡一圈,地儿就亮了。
两位来自黑龙江的小姐姐热心分了鸽粮,鸽子蹬蹬跳到他肩上,镜头感十足。
转场去俄罗斯风情街,他盯着套娃看了半天,一套要1694元,折成人民币没问题,折回韩元差不多34万,摸了摸钱包,作罢。
晚上的重头戏来了:北京烤鸭25一份,金黄焦脆;旁边还有肠粉、生腌小海鲜、韩式年糕、烤蚕蛹,他和爱人吃到满嘴流油。
夜市亮堂、台面干净,连榴莲都看见了,个头不小,28一斤,他直呼划算。
吃着聊起多年前看过的那些报道,说街上脏、不洗头之类,他摊手:眼前这画风,跟想象不一样。
(04)
第二天清早直奔早市。
车一停,他问价,司机回了个18,他脸一下就垮了,误以为被骂。
几句顶过来顶过去,有人提醒发音撞车,这才缓过味儿,双方道个歉,事情翻篇。
摊位前,他锁定海胆,标价20一个,旁边大哥说小个儿口味更紧实,而且早市只卖两小时就见底。
他听劝拿了小的,一开壳,鲜味顶鼻。
又买了五个海螺,花了73元,配上五个生蚝,单个5元,拿去加工,工费45元,两口子甩开膀子造,满足感写脸上。
看着周围年轻人忙碌的劲头,他感叹这座城有活力。
走到卖虾的摊,标牌20一斤,他顺手递出随身带的韩国咖啡棒当小礼物。
摊主小姐姐人也爽快,多装了一斤说送给远道客。
礼尚往来,他去隔壁买了一斤樱桃回敬。
正说着谢,那边爱人看见这一幕,把面子再往上提一提,又给他加了一斤。
网友看法有分歧:有人觉得咖啡棒太廉价,像在施舍;也有人说这就是他们的送礼习惯,心意到了就行。
就事论事,能看见善意,也能看见误读,放在一起,倒像一面镜子。
这趟中国行,背景也不复杂。
免签落地后,韩国普通护照来华停留最多15天,时间到2025年12月31日。
这位大叔去过云南,玉米吃上了瘾,还闹过用玉米芯抵账的笑话;这回奔着大连的海味来,海胆、生蚝、海螺、虾,一个不落。
价格摆那儿,环境也摆那儿,他的镜头里反复出现的词,就是干净和舒服。
18块钱的乌龙,像一粒沙子,提醒大家:语言有坑,礼节有差,别急着上纲上线。
你在旅行中遇到过类似的文化误会吗?
你会接受这种咖啡棒式小礼物吗?
评论区聊聊看。
发布于:广东省亿米网,富敦配资,悦来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